成都日报:锦江打造“文化之心”文创产业迸活力
来源:锦江区图书馆作者:浏览量:

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是没有前途的城市,一个没有文化创意的城市是没有活力的城市。这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世界开始以文化创意论英雄。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并已成为诸多发达国家和国内各地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产业。 成都市已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推动发展,决定打造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今年2月,锦江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意见》发布,一个宏伟目标正式确立:到2015年,锦江区将建设成为成都文脉传承区、商贸文化繁荣区、文化产业引领区、现代艺术展示区和社区文化示范区,成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的成都“文化之心”。锦江区积极探索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城区经济发展模式,早在2007年即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全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经过不断探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路径,锦江区确立了在成都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发优势,并形成了产业特色。 寻求产业结构转型出路 文化创意成为产业主导 在成都市提出“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目标之前,锦江区就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了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进而取得了先发优势。为什么当初会坚定地选择这个产业呢?2007年,“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锦江区也开始思考产业结构转型。 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现代服务业成为最佳选择。“中心城区各区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发展水平高,但空间体量小,应该走也只能走‘精品城区’发展之路。‘精品城区’的产业选择,惟有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全球、全国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的现代服务业。”现实的发展,证明锦江区当初决策的科学且远见卓识。 既而,锦江区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这不是锦江区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结合自身实际深思熟虑,精心谋划而成。”锦江区委书记周思源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既有内部的现实条件基础,也凸显了外部的难得机遇。 从内部而言,辖区红星路一带聚集着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报业集团,同时与传媒业相关联的广告公司也云集于附近;当时的锦江区工业园区是国家级印刷出版基地,将介于二三产业间的印刷出版进行提档升级,将成为高端产业;此外,锦江区还聚集了新华文轩等出版集团。 从外部来说,随着经济的转移,众多的中部东部创意企业将目光瞄准了西部,处于中心城区的锦江区,具备承接这些企业的不可比拟的条件…… 作为朝阳产业,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给锦江区以启发。经历一场罕见洪灾之后,西班牙工业城市毕尔巴鄂城市复兴大计迫在眉睫。虽然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斥资1亿美元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成为当代的艺术奇迹,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可见,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在拉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锦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系列规划随之出炉——在成都市实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发展战略,锦江区又赓即出台了《锦江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见》,编制了《锦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锦江区将重点发展设计产业,大力推进出版传媒业、艺术品原创与交易业、演艺业、文化交易市场的发展,着力构建“一轴、四基地、多园”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布局。提出了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到2020年,达到18%,确立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中远期目标。在成立区主要领导挂帅的锦江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之外,明确了各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同时,每年区财政安排1000万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挥出组合拳,锦江区文化创意产业插上了腾飞之翅。 “点石为金” 创意产业“创”成为发展新引擎 韩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着力发展电视、电影和动漫产业,反而转危为机,在世界谋求一席之地。“关键是找对了路径,从而实现点石成金的效果。”锦江区也在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明晰的路径。 工业设计作为产业高端,具有知识密集性、高附加值性和高整合性特性,与制造、旅游等产业结合紧密。按照打造成都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之心”的战略,锦江区选择了设计产业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首要着力点,相继引进了北京洛可可、深圳嘉兰图、浪尖三大全国顶尖的知名设计企业入装红星路35号”,充分挖掘该产业高端在上的价值和特点,不仅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有力助推了现代工业、休闲服务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 依托传统优势、紧扣时代机遇,锦江区还着力在数字出版和移动媒体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以申报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为目标,梯次启动了聚集多家盛市骨干出版传媒企业总部的锦江创意科技大厦、博瑞文化创意大厦、新华之星等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构建一个现代化出版传媒产业群。目前,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约72%的营业收入,都是由仅占全区文化创意企业总数约10%的出版传媒企业创造的。 艺术原创与交易,则是另一着力点。在三圣花乡片区所在的生态商务区内,依托此处优美的生态环境对知名艺术家的吸引力,艺术创意资源不断聚集。比如引进了周春芽、何多苓等多位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领军人物,自主建设了集生活、创作、展示、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楼宇聚落蓝顶艺术中心。 广告产业 带给文创产业发展新机 8月27日,“成都市红星路35号广告创意产业园区”正式授牌,红星路35号广告创意产业园区是西南首家以广告与传媒等上下游产业相融合的产业链式特色聚集园区。据悉,今年6月,该园区从全国22个申报的广告产业园中脱颖而出,获得财政部3000万元广告园区现代服务业试点中央补助资金支持,该园区也是西南地区第一个获得该项资金支持的广告产业园。目前,该园区正在争创国家广告产业园区。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分子,广告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广告经营额已占文化产业增加值近1/4。同时,广告产业上下产业链关联性比较强,特别是对相关联产业如传媒业、会展业、影视业、动漫业等的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并推进关联产业的发展。 “成都市红星路35号广告创意产业园区”的设立,已经引得市级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正从资源倾斜、企业引进和广告交易等方面对园区广告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市博览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与广告业及广告企业密切联系的一个部门,市博览局积极支持红星路35号广告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积极支持入驻园区的广告类企业的发展。为此,市博览局将密切加强与园区及园区内广告企业的合作,从2013年起,博览局将把每年年初的全年会展计划信息安排在红星路35号广告园区内发布,并在博览会展活动中,优先与园区内企业合作。此外,园区与驻蓉的6所高等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也正与园区合作,筹备建立广告业交易平台…… 根据《成都市红星路35号广告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2012-2016)》,红星路35号广告创意产业园区将建立“一廊二园”的空间发展格局,并争取到2016年末,建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广告产业示范园区”的园区。在2013年前,争取使成都市红星路35号广告创意产业园区创建成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2016年末,园区力争集聚3000家以上广告及关联企业,培育4—5个广告专业楼宇,培养5000名各类各层次广告专业人才,带动区域就业10万人,促进区域广告及关联产业经营额达到150亿元。建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广告产业示范园区”。 亮点 红星路35号 红星路35号的打造,堪称锦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典案例。借鉴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的建设理念,以创新的举措,对城市中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工业建筑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再利用”,并使其成为创意文化的承载体。 红星路35号创意产业园的打造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单看红星路35号创意园大楼的外观,就知道很不一般。这个由原来的旧厂房改造的园区,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大楼本身就像“外星建筑”,凹凸有致,简洁的小房子繁复交错,旋转90、180、270度,感觉像是积木一样搭建而成,但却又相互依托融合。这个外表以“倒金字塔”造型出现的建筑被设计师称为“天空上的创意村庄”,契合了创意园天马行空的创作基因。 2008年12月,“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意之门”徐徐打开,西南地区首个创意产业园区呈现在市民的眼前,创意的魔力也给人民带来了享受。如今,全国工业设计前三甲均在这里安家落户,园区工业设计成形平台还加入了中国工业设计技术服务联盟,红星路35号也因此建设成了工业设计快速成型、文化产权交易、版权保护、孵化和展览展示5个服务平台。 去年2月,改建完毕的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二期正式投入使用,旨在引进国内外文化创意类知名企业,引进高端创意人才,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建设,推动区域性文化创意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打造成都设计产业的“硅谷”。 8月27日,“红星路35号广告创意产业园区”正式授牌,红星路35号广告创意产业园区是西南首家以广告与传媒等上下游产业相融合的产业链式特色聚集园区。目前,该园区正在争创国家广告产业园区。

9月26日《成都日报》02版

尊敬的用户:      有什么可以帮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