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寻禅
来源:锦江区图书馆作者:浏览量:

 

大圣慈寺,始建于魏晋、极盛于唐宋、重建于清,位于成都市中心地区,坐北向南,前为糠市街北口,后为蜀都大道大慈寺路,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厚的中国名刹,世传为“震旦第一丛林”。 无相(684-762年),俗姓金,唐代新罗国(今韩国)圣德王金兴光之第三子。在他做王子时,其妹因拒绝婚聘,以刀割面,王子伤感地说:“女子柔弱,犹闻雅操;丈夫刚强,我岂无心1遂出王宫,去到郡南寺出家为僧,人称金和尚、金禅师。唐开元十六年(728年),金禅师浮海西渡,来到唐朝的京城长安,受到唐玄宗的召见,并命住锡于禅定寺。处寂禅师受法名“无相”。 无相驻锡成都,备受唐玄宗的器重。时有僧人英干,在成都大街上施粥,并倡建大慈寺为国祈福。玄宗大喜,特御书“大圣慈寺”匾额,赐田一千亩,请无相规划和督建此寺。无相为大圣慈寺建九十六院,造佛像一万余尊,绘壁画一千余堵,使此寺成为当时蜀中规模最大的佛寺,无相也成为大慈寺的唐代祖师。 品茶就恍若坐禅,将茶之性与禅之心相融一体,以茶明心、悟道, 以禅弘茶品茗,得证茶的正、清、和、雅,与静坐参禅的“澹泊,净心,积善,悟道”犹如一味;禅是茶的中心,茶是禅的表象,禅与茶的共同诉求和凭藉是心,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为……原来,“阅尽几多兴废,七碗风流未坠。悠悠八百年来,同证茶禅一味”走进大慈寺,似乎是为了一种既定的文化探询,但我现在却更愿意相信,这是充满无限机缘的命运,在佛手中展开的一次关乎灵魂的玄机。当年安禄山攻陷长安,避难成都的唐玄宗,就因为被施粥救民、为国祈福的大慈寺僧人英干感动,遂敕书“大圣慈寺”匾额,赐田千亩。其间,再次召见原为新罗(今韩国)王子的无相禅师,并命重建成都大慈寺,广开讲席,成一时之盛况。及至会昌五年(845 年),武宗灭佛,大慈寺因有先皇御笔题额而得以保全。 始建于公元3 世纪至4 世纪之间,距今已有1600 多年的大慈寺,于浊世中卓然独立,颇为不易;岁月淘沙,洗尽铅华,弥足珍贵。 佛缘,其实就是时光之花,一朵朵在季节的轮回中绽放。就那么不经意的发现,蓦然间就生发葳蕤一生的净心善念。一份佛缘,几许禅心。敬天惜物,悲世悯人。

尊敬的用户:      有什么可以帮您的!!!